中国传统色 · 二十四节气 · 秋分
秋分三候:一候雷始收声,二候水始涸,三候蛰虫坯户
古人云:”雷,二月阳中发声,八月阴中收声。”秋分之后,阳气渐退,阴气渐盛,雷声也随之消失。这是自然界阳气收敛,阴气上升的信号,提醒我们秋天的脚步已经越来越深。
雷始收声·秋分第一候

起于”栾华”
物候:桂月秋分雷始收声之起色
湖源:栾木之华,与槐花一样的花型,也与槐花一样可以染黄。苏颂《本草图经》
栾华,叶似木槿而薄细,花黄似槐而稍长大,栾木之华,与槐花一样的花型,也与槐花一样可以染黄。
承之”大赤”
物候:桂月秋分雷始收声之承色
溯源:亦称冷金,出自中国绘画雕塑建筑传统所用的金箔色。故宫殿宇之龙用到库金和大赤两种金箔色。
常用的金箔色有四种:库金(足金),成色好的纯金色,微发红;大赤(冷金),成色略差的金色,金黄色;佛赤(紫赤金),拼入紫铜的杂金色,金赤色;田赤,拼入银的杂金色,淡黄色。还有一种选金,颜色如金却没有金,实际上是用银熏成的。
转而”佛赤”
溯源:亦称紫赤金,出自中国绘画雕塑建筑传统所用的金箔色。
它以真金拼入紫铜制成,呈较深的金赤色,多用于寺庙佛像。
合乎”蜜褐”
物候:桂月秋分雷始收声之合色
溯源:蜜褐色并非当下才有的流行色,明代已有这种颜色。
程敏政《丹徒王玺家蜜褐莲卷追赋》
王家池上见芙葉,蜜褐装成态有馀。
晚色尽消脂粉气,高标宜占水云居。
红灰酒满香中泻,白社诗残叶上书。
欲为花神增旧谱,赏缘他日记南徐。




蛰虫坯户·秋分第二候

起于”孔雀蓝”
物候:桂月秋分蛰虫坯户之起色
溯源:亦称法蓝,由瓷器釉色而得名。孔雀与翠鸟,都是因为美丽而受伤的物种,孔雀蓝又名法蓝,不同于法翠,法蓝在烧制时添加了蓝色基调的颜料。《南窑笔记》法蓝、法翠二色,旧惟成窑有,翡翠最佳。
承之”吐绶蓝”
物候:桂月秋分蛰虫坯户之承色
溯源:角鸡的喉下肉裙,有钴蓝色间纹,同样载于《清宫鸟谱》。
转而”鱼师青”
物候:桂月秋分蛰虫坯户之转色
溯源:鱼师,即翠鸟。个头小的翠鸟亦称鱼师,
翠鸟之属,雄鸟红羽为翡,雌鸟青羽为翠。
屈大均《翡翠》
雌青雄赤是鱼师,日夕清波浴不迟。
低处为巢因爱子,花工捕向月明时。
合乎”软翠”
物候:桂月秋分蛰虫坯户之合色
溯源:点翠是中国传统的金属工艺和羽毛工艺的结合,根据所取翠鸟羽毛部位和工艺的不同,可以呈现宝蓝、翠蓝、蕉月、湖色、深藏青等不同色彩。软翠是翠鸟颈部的羽毛色,尊贵端庄。
程公许《解缆凌云快晴》
淫雨三月赊,点篷今夕止。萧晨企璇汉,微云散霞绮。鸭绿澹不波,软翠净如洗。吾行及端月,余寒未云已。何以写幽情,无多佳句子。




水始涸·秋分第三候

起于”浅云”
物候:桂月秋分水始涸之起色
溯源:古纸纸色,如云薄挂,浅蓝基调的银白色。蜀笺是出名的传统色衍生品,不只有薛涛笺,还有谢公笺,据制作工艺看,浅云属浅蓝基调的银白色。
韩氏《雁字三十首次韵其一》
木天怅望愧雕虫,那及天然点画工。
小抹淡随寒露立,半横细入浅云笼。
三千古碣文谁检,十二高台兴不穷。
灏气长空真漱尽,笔端清味积来雄。
承之”素采”
物候:桂月秋分水始涸之承色
溯源:亦作素彩,指月光色。清秋月光照耀在水
面或其他表面的反射色。
林环《卢沟晓月》
疏星寥落晓寒凄,月色波光入望迷。
野戍连云寒见雁,人家隔水远闻鸡。
波间素采涵秋净,天际清光映树低。
马上曾惊残梦断,钟声遥度禁城西。
转而”影青”
物候:桂月秋分水始涸之转色
溯源:始于宋代的釉色。薄透可见影,微观可见青,妙不可言。
许之衡《饮流斋说瓷》
永乐影青一种,瓷质极薄,雕暗龙花,表里可以映见花纹,微现青色,故曰影青。
合乎”逍遥游”
物候:桂月秋分水始涸之合色
溯源:鹏鸟天际之意象。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