风雅绝美的中国传统色:代表清明的颜色

中国传统色 · 二十四节气 · 清明

  • 起于 【紫蒲】

物候:桃月 清明之起色
溯源:其色水岸紫蒲,其意生机自然。张籍讲“紫蒲生湿岸,青鸭戏新波”,让人萌生回到流水人家、夕烟田问的冲动,这是生灵脉脉有情的色彩。

  • 承之【赪紫】

物候:桃月 清明之承色
溯源:其色红紫相间,其意绚烂斑驳。生机更上一层,斑驳绚烂,仿佛春天奏鸣曲已经进入小步舞曲的乐章,这是生命傲然绽放的色彩。

  • 转而 【齐紫】

物候:桃月 清明之转色
溯源:齐桓公之帝王紫。归有光《素庵诗》咏“流俗相纠错,纷纷竞齐紫”。

  • 合乎【凝夜紫】

物候:桃月 清明之合色
潮源:语出李贺 《雁门太守行》“角声满天秋色里,塞上燕脂凝夜紫”。

二十四节气 · 清明--第一侯:桐始华

起于【冻缥】

物候:桃月 清明 桐始华之起色
溯源:即冰镇的淡绿色的酒。寂静的春夜,一杯冰冰的淡色青酒,还应该有琴第合吟,这个颜色与魏晋的竹林七贤相配。
曹植《七启》
紫兰丹椒,施和必节。
滋味既殊,遗芳射越。

承之【春碧】

物候:桃月 清明 桐始华之承色
溯源:古酒名,取自春物色相,寂寂空庭意境。
温庭筠《谢公墅歌》
朱雀航南绕香陌,谢郎东墅连春碧。

转而【执大象】

物候:桃月 清明 桐始华之转色
溯源:中国人的终极真理日道,道可道,非常道,一旦洞悉天地的运行法则,就会进入不惑不怨、不忧不惧的境地。
《道德经》曰“执大象,天下往;往而不害,安平太。乐与饵,过客止。故道之出言也,日淡呵其无味也。視之不足见也,听之不足闻也,用之不可既也。”

合乎【苔古】

物候:桃月 清明 桐始华之合色
溯源:其色苔藓老,其意江山定。
李世民《过旧宅二首》
新丰停翠辇,谯邑驻鸣笳。
园荒一径断,苔古半阶斜。

清明 · 一侯--冻缥
清明 · 一侯--春碧
清明 · 一侯--执大象
清明 · 一侯--苔古
二十四节气 · 清明--第二侯:田鼠化为駕

起于【香炉紫烟】

物候:桃月 清明 田鼠化为鴽之起色
溯源:语出李白《望庐山瀑布》“日照香炉生紫烟,遥看瀑布挂前川”。紫色烟雾融化在庐山的气里、炉火的影里、文人的梦里。

承之【紫菂】

物候:桃月 清明 田鼠化为鴽之承色
溯源:莲池里,霓带霞衣,摇红涤翠,却不及一低头的温柔。
菂:即莲子,紫:指莲蓬包裹下的初生嫩莲子,呈紫色。

转而【拂紫绵】

物候:桃月 清明 田鼠化为鴽之转色
溯源:“铜镜立青鸾,燕脂拂紫绵。”白皙肤质和胭脂紫绵,女为悦已者容。
袁去华《相思引》
晓鉴燕脂拂紫绵。未忺梳掠髻云偏。日高人静,沈水袅残烟。

合乎【三公子】

物候:桃月 清明 田鼠化为鴽之合色
溯源:牙官官服的颜色。三公子和五品绯都是庙堂,盛唐气象,服色夺目,长安城里的尊贵。
《敦煌变文.王昭君变文》“牙官少有三公子,首领多饶五品绯。”

清明 · 二侯--香炉紫烟
清明 · 二侯--紫菂
清明 · 二侯--拂紫绵
清明 · 二侯--三公子
二十四节气 · 清明--第三侯:虹始见

起于【琅玕紫】

物候:桃月 清明 虹始见之起色
溯源:李贺笔下的颜色永远是不可思议却又挥之不去的,这是公主面上的醉意酒色,谁说过最好的生活是醉生梦死。
李贺《夜饮朝眠曲》
觞酣出座东方高,腰横半解星劳劳。

承之【红踯躅】

物候:桃月 清明 虹始见之承色
溯源:即杜鹃花。是人见人爱,花见花开,踯躅是不舍离去,这是春天里热烈爱慕的颜色。
白居易《题元八溪居》
溪岚漠漠树重重,水槛山窗次第逢。

转而【魏红】

物候:桃月 清明 虹始见之转色
溯源:洛阳牡丹花后魏花之花色,千叶肉红牡丹。牡丹花后之国色,姚黄魏红是升平景象。
苏辙《次王适韵送张耒赴寿安尉》
绿发惊秋半欲黄,官居无处觅林塘。

合乎【魏紫】

物候:桃月 清明 虹始见之合色
溯源:洛阳牡丹花后之花色,魏紫是魏红的实生后代,亦称都胜。与“魏红”一脉相承,守本求变,一路奔向帝王们偏爱的紫色。
李云龙《苏元易贻湛用喈彩树牡丹招赏因赋》
彩胜贻来自美人,名花宁独擅芳晨。

清明 ·三侯--琅玕紫
清明 ·三侯--红踯躅
清明 ·三侯--魏红
清明 ·三侯--魏紫

Comments

No comments yet. Why don’t you start the discussion?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